聯合國人居署與中國同濟大學12日聯合發布《加強河流污染治理,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驗》報告。聯合國人居署執行主任邁穆娜·穆赫德·謝里夫在報告發布會上說,中國治理污染河道的成功經驗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范例。
聯合國人居署與同濟大學是在此間舉行的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發布這一報告的。謝里夫贊賞中國政府在技術研發、管理和財政方面對改善城市河流水質所作的努力,包括創新地推行“河長制”以加強統籌協調。她說,希望該報告可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決策者了解中國河流污染治理經驗,高度重視可持續污水管理以及重污染河流的恢復。
報告分析了發展中國家在污染河道治理方面面臨的挑戰,系統總結了河道治理的技術方法和管理體系,并介紹了中國上海市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水環境治理的相關案例,旨在積極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及“新城市議程”的實施。
報告主要作者、同濟大學教授徐祖信說,蘇州河區域人口、建筑密集,曾是中國污染最嚴重的河網水系之一。蘇州河治理成功歸因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政府職能部門有序協調、專家科學決策、創新科技成果的應用以及公眾廣泛參與。
蘇州河上海境內流域面積855平方公里,涉及上海12個區、2012條段中小河道。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上海實施了多期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通過持續20年治理,蘇州河干流全部消除黑臭,區域水環境質量得到較大改善,水生態持續恢復。
謝里夫在發布會上還表示,聯合國人居署正與同濟大學合作完成另一份報告《凈零碳鄉村規劃指南——以中國長三角地區為例》,旨在為全球政策制定者和規劃者提供低碳發展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