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祝賀!”最近幾個月,跟許國棟見面時,大家說得最多的是這句話。每每聽到“祝賀”,許國棟總是笑瞇瞇的,一邊道謝,一邊說著“確實挺順”。
許國棟是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中持股份的董事長,今年3月,公司順利登陸股市。許國棟的“挺順”確實讓不少人訝異。
數據來源:環境保護部
中持股份全稱是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最后一天注冊,業務大多在污水處理領域。即便在環保產業圈,中持股份也屬后起之秀。而且,客戶多面向中小城市,似乎與動輒拿大城市大單子的大公司不在一個起跑線。這樣一家企業上市為啥能這么順?
“據說別的公司要上市期間,老板不是在證監會就是在去證監會的路上。可我在這個過程中,加起來的時間不會超過24小時。”許國棟認為,自己企業的“順”,是趕上了好時候:國家加力補生態環境短板,環保產業迎來了發展良機。
正如許國棟所言,這幾年,得益于國家對城市污水處理率的具體要求,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速度有目共睹。2004年全國有611座城市建有708座污水處理廠,總的污水處理能力是每天4912萬立方米;到2014年末,全國城市共有污水處理廠1808座,日處理能力1.3億立方米。
市場的機會不僅在于興建眾多新污水處理廠,近年來,國家對城市污水處理率的要求進一步提升,覆蓋更多人口、地域的收納管網,需要污水處理廠擴容才能滿足需求,同時水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指標增加了氨氮,一些經濟較發達地區對總磷指標的地方標準不斷從嚴,既有污水處理廠面臨全面升級改造。此外,國內眾多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提升,工業污水處理的覆蓋度和深度也在提高,這都極大拓展了水務行業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污水處理項目投資越來越大,污水管網不斷延伸,污水實際處理量上升,讓以規模效益取勝的污水處理行業更有賺頭。
隨著多項政策利好出臺,PPP迎來快速發展期。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已成交的PPP項目達到1357個,同比增長31.4%,投資規模達1.73萬億元,同比增長27.8%。中標PPP項目數量前10名的企業中,涉及水務的就有3家。在眾多市場機會中,許國棟和同行們都分到了一杯羹。
社會對環保的關注,也有效刺激了資本市場,滬深兩市幾乎每年都有“環保板塊行情”。業務市場與資本市場的“雙繁榮”,助力中持這樣的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生態環境作為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成為補短板的重要領域。大氣、水、土壤相關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已相繼實施,但環境質量與全面小康的要求、老百姓的期待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正是感受到這種壓力,今年上半年,從中央到地方,補環保短板的相關政策密集出臺,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不斷提升,資本界、產業界聚力搞環保的氛圍正在形成,環保企業迅速發展。
“對環境業來說,雖然最重要的推動力還是來自國家和地方政策,但與以往有太多不同。”許國棟說,過去講環境治理,大多談的是單一環境因素甚至單一污染物,這雖然對環境治理有意義,卻難以達到綜合施治。而今,政策層面對環境治理的要求已有很大轉變,不僅表現在以環境質量為核心,各方要求也變得“綜合”,推動環境產業需求從單一到綜合,從單一的治理模式向“治理—修復—建設—創造”的模式轉變。
補齊環境短板,各級政府都越來越舍得掏錢。過去幾年,經濟面對下行壓力,各級財政要解決的問題也很多,但環境投入卻在逐年增加。“作為環境治理企業,我們很有感觸。”許國棟說,中持的客戶很多是中小城市,原來還擔心財政收入并不寬裕的這些城市,一旦經濟不景氣,會不會不能履行合同如期付費?但實際上,這樣的情況“發生概率非常小”。
環保產業屬于政策驅動型產業,政府態度對產業發展有著決定性影響。這一點,許國棟在與政府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對變化感受得最明顯。
“過去跟政府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對方第一個問題往往是得花多少錢、能不能再省點。比如一家污水廠,你在園區規劃了一排樹、一座小的景觀建筑,這些花心思的設計肯定首先被拿掉,因為在政府眼里,它們沒用。而現在,你給政府做項目方案,對方總是要求覆蓋的范圍能不能更大一點、能不能做得再好一點。”許國棟坦言,這種轉變,讓有實力的公司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頗具現代感的建筑、蘆葦搖曳荷花綻放的濕地公園,還有旁側的萬畝良田……如果不是有人提示,很難把此類景觀和污水處理廠聯系在一起。這樣一座“污水處理概念廠”已不僅存在于許國棟的電腦里,今年9月將在江蘇宜興投建。
與普通的污水處理廠不同,污水處理概念廠被提升到“城鄉生態綜合體”的高度,將環境治理基礎設施與生態農業、景觀園林等相結合,要把水、污泥、肥料、能源等資源重新標價,在環境領域做出創新樣本。這正是許國棟及其團隊的最新嘗試。
10多年前,中持開始布局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新興污染物檢測、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土壤修復等業務。“有些業務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有成熟的市場,但我們知道這是國家未來的需求,所以就先撒下種子,等待合適時機讓它們發芽長大。得益于這些年國家對補環境短板的高度重視,有些種子已經長到了成熟的季節。”許國棟說。
污水處理概念廠也是中持人心里的一顆種子。在許國棟看來,環境要素分割化的管理,帶來不少環境問題。“環境治理也需要‘供給側改革’,帶給客戶全新理念的產品和服務,打破小格局,才有新天地,才能打造好生態,創造新的價值鏈。”
許國棟預測,未來10年,隨著老百姓對生態環境的期待越來越高,很多小城市的污水處理廠都將“花園化”,概念廠將從藍圖走向普及。
許國棟認為,不僅如此,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為環保產業鋪設了一個巨大的棋盤,這將給環保企業帶來更多商機。
全面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環境質量有所好轉。2016年,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第一階段實施監測的74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4.2%,比2013年提高13.7個百分點;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質斷面比例比2010年提高17.9個百分點,大江大河干流水質明顯改善。
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加快,國土空間格局優化取得積極進展。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均已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2017年底,京津冀區域、長江經濟帶沿線等14個省(市)要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
生態保護力度加大,生態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升。全國共建立各級自然保護區2740個,其中陸地自然保護區面積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14.8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推進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全國森林覆蓋率由本世紀初的16.6%上升到21.63%。此外,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副會長 駱建華
今年以來,我國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進一步補齊生態環境短板。以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為重點,環境治理進程進一步加快。環保部今年開始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年底前鋼鐵、火電、水泥、煤炭等8個行業達標排放計劃實施要取得明顯成效。排污許可全面推行。
為更好補齊環境短板,未來可以考慮建立一套以環境質量達標為目標的規劃,以規劃為著力點,全面實現環境質量達標,初步實現美麗中國。比如,空氣質量可以制定一項達標規劃,以2030年全國PM2.5達到35微克/立方米為目標,分區域分時段分解任務。補齊生態環境短板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共治。推進PPP、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治理等方式,撬動、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環保領域。同時,全面推進環境信息公開,保障公眾知情權和監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