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長制,一個隨著流域污染治理而誕生的治水制度。總的來說,河長制就是,由中國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管理和保護工作。河長的主要任務包括6個方面,業內人士認為,推進河長制應努力做到“和、合、活”。
河長制的發展歷程及概念
1983年,中國還有大約5萬條河流。2013年,根據中國的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其中的2.8萬條河流不見了。
2007年5月,無錫市太湖藍藻大面積爆發,水源惡化。河道久無清淤、企業違法排污、農業面源污染嚴重,無錫市的“河長制”開始萌芽了。
2008年,江蘇省政府決定在太湖流域借鑒和推廣無錫首創的“河長制”。之后,江蘇全省15條主要入湖河流已全面實行“雙河長制”。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面推行河長制,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自此,河長制就開始一發“不可收拾”了。
河長制,即由中國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管理和保護工作。
“河長制”工作的主要任務包括六個方面:
一是 加強水資源保護,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三條紅線”;
二是 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嚴格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管控,嚴禁侵占河道、圍墾湖泊;
三是 加強水污染防治,統籌水上、岸上污染治理,排查入河湖污染源,優化入河排污口布局;
四是 加強水環境治理,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實現河湖環境整潔優美、水清岸綠;
五是 加強水生態修復,依法劃定河湖管理范圍,強化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
六是 加強執法監管,嚴厲打擊涉河湖違法行為。
河長制的概念整明白了,那么,應該如何實施河長制呢?推進河長制要樹立三種思維:要進一步推進河長制,應努力做到“和、合、活”。
要有平和的心態。河流污染對群眾影響很大,治理刻不容緩。但是,看你家門前的河就知道了,河流治理目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所以,河長門應摒棄急功近利的政績觀,現在已不是造假數據說話的時代了,不然,某省的GDP能掉那么厲害?!少做表面文章,要平心靜氣地研究水體污染的根源,分門別類列出治河對策,從實際出發采取相應的措施,穩步加以推進。
要有合作的理念。治河不能僅靠地方各級河長努力,需要多個區域、多個部門和公眾的參與和支持。治河責任單位之間要精誠協作,不能互相推諉。流域上下游之間要互通信息,建立溝通機制。各方要將河流治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要尋求最大的治水公約數,讓河流治理取得最佳效果。
要有靈活的舉措。不同的河流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也應當采取不同的治河策略,做到“一河一策”,對癥下藥。凡是不利于水環境保護的項目,該拆的拆,改關的關,最終達到水質改善群眾滿意的目的。在治理過程中,要積極探索治河第三方管理、投資等創新模式,各自發揮所長。
國內外的經驗與做法
萊茵河和墨累—達令流域的河流治理經驗,一直是國際學習與推廣的成功案例。他們通過制度的建立,立法的完善,采用各負其責,共同參與的方式,達到了跨流域、跨行政區河流治理的成功目標。
無錫市采取的辦法一是下發控制目標及考核辦法,明確制度和責任;二是截污治污,產業結構轉變。2007年,無錫市一舉關閉化工生產企業達775家。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逐漸提高,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累計突破1000家,生態環境保護對于優化、提升產業結構形成倒逼機制。“河長制”實施后的成效顯著,據2008年10月監測顯示,全市79個重點考核斷面的水質明顯好轉,達標率為74.7%,與2007年實施“河長制”起始月份相比,達標率提升50%。
云南昆明、安徽肥西、杭州、煙臺等縣市也先后通過推行“河長制”,開展流域保護。他們做法一是建立完善制度,建立“河長”、“段長”制,分段監督、管理、考核、問責,有的地方還樹立了河長牌、建立了河長觀察臺等接受社會監督;二是大力整治入湖河道,積極開展巡查制度,全面推進畜禽禁養,有的地方還招聘了民間河長,隨時關注與監督河湖情況。以上及各縣市在“河長制”的實施過程中,均取得了明顯效果,河道亂采亂挖、亂倒垃圾、亂排污水等現象明顯減少,河道秩序明顯好轉,河道及水源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