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給我們建污水處理站,寨里也不再是以前那種‘雞鴨遍地走,污水到處流’的樣子了。”不久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設運行工作現場培訓會在賀州召開,賀州市步頭鎮善中村大磅寨村民簡新成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直是制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的突出短板,為了消除這一“腸梗阻”,廣西著力對全區94個縣(市、區)、2000余個行政村進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共建成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3000余套。今年,統籌推進的 300 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建成后,村莊生活污水處理率將達到70%以上,村莊環境得到改善,群眾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污水治理,養豬和種植水稻、甜象草相結合,打造出“金飯碗”
博白縣徑口鎮周垌村是玉林母親河南流江的重要支流之一小白江的發源地。村民王宰森正在小白江上捕魚,他告訴記者,幾年前由于村里養豬糞便和生活污水排入小白江,江水污染嚴重,臭氣熏天,連江底的沙子都是黑的,魚都死絕了。現在,村里把養殖污水和生活污水分離,垃圾分類收集堆肥,污水、污泥回用到田里,村民不但沒有弄丟養豬這個世代相傳的“飯碗”,而且通過污水治理,養豬和種植水稻、甜象草相結合,捧上“金飯碗”,以前“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的景象沒有了,小白江又清澈見底。
處理好農村生活污水,美化村容村貌,是鄉村振興的迫切需要, 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題。廣西制定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提出到2021年,基本實現對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掃一遍”,全區農村無害化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一類縣達到95%以上、二類縣達到90%以上、三類縣達到國家和自治區考核目標要求,廁所糞污后端集中處理設施建設逐步鋪開,廁所糞污得到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大部分村屯基本實現“三有”,即有排污管、有排水溝、有生態處理池(塘)等簡易處理設施,村屯內生活污水亂排濫放情況得到有效管控,村屯環境明顯改善。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韋杰宏坦言,廣西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還存在不少短板,根據廣西農村不同區位條件、村莊人口聚集程度、污水產生規模、排放去向和人居環境改善需求,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按照分區分級、寬嚴相濟、回用優先、注重實效、便于監管等原則,分類確定控制指標和排放限值,制定了廣西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地方標準,年內將正式出臺。地方標準頒布實施后,將引導各地和相關治理企業加強污水處理技術模式與地方標準的銜接,鼓勵各地開展有針對性的農業面源管理研究,以區域環境質量達標為底線,一地一策,不搞一刀切,不搞統一模式,逐漸采用生態化、資源化、低成本農村污水治理模式,力求實效,解決問題。
篩選出生態種植處理、綜合利用等6種模式進行推薦
農村天地廣闊,各具特色,污水處理條件也千差萬別。為取得實效,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組織人員對全區農村生活污水產生總量、比例構成、村莊污水無序排放、水體污染等現狀進行調查。按照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思路,篩選了6種適合不同村莊規模、不同經濟條件、不同地理位置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類型,為不同村莊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提供了參考模式。
舉辦全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培訓班,對14個設區市及93個縣(區、市)開展技術培訓。南寧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科的黃琳告訴記者:“這些年自治區的農村污水處理培訓班,我一期不落全都參加了。授課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實地走訪了不少區內的成功試點村屯,收獲滿滿,對工作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據了解,廣西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6種推薦模式。生態種植處理模式,以博白鎮九龍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項目為例,采用“格柵+調節池+生態調蓄塘”組合工藝技術,利用現有溝渠收集污水,通過水芋超強的污水凈化能力,實現污水凈化,投資成本低,管理維護簡單,芋苗還可以為農戶創收,充分調動了農民積極性,有效解決了傳統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管理、運維困難的問題。
綜合利用模式,以玉林市福綿鎮十丈村生活污水綜合化利用項目為例,采用“黑白灰分流+庭院小濕地+氧化塘”的組合工藝技術,黑水灌溉果樹,灰水入池塘(人工濕地),實現零排放,污水治理與農業種植相得益彰,達到污水資源化。
以玉林市博白鎮津木村珠玉山屯為例的自然處理模式,采用“微生物+多級生態處理”工藝,利用農村地形高差改造農村廢池塘或沼澤地等,投資少、能耗低。
分散處理模式,以欽州市合浦縣常樂鎮皇后村為例,采用三格化糞池+庭院濕地系統工藝,有占地少、造價低、管網少,適應復雜地形、無能耗、運維省等優點。
集中處理模式,以陸川縣沙坡鎮六高村檔耙嶺為例,采用“格柵井+初沉池+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人工濕地”的多級生態凈化處理工藝,適合生活污水排放量較大、人口聚集程度高且無法納入城鎮生活污水管網處理的村屯,占地少,效果穩定,但投資運維費用較高。
以玉林市博白旺茂鎮竹高沖屯為例的納管進廠處理模式,鎮級污水處理廠采用“調節池+配水器+生物反應器+沉淀池+人工濕地+消毒”的組合工藝,投資省,效果好,適合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城鎮近郊農村延伸的地區。
韋杰宏表示,“這6種推薦模式都各具優缺點,效果仍需長期觀察,各地只有結合本村特點,才能找到解決自身污水治理問題的‘靈丹妙藥’。”
十丈村污水處理顯成效,一躍成為新農村中的網紅
“十丈村塘畔路開,菜田花海水面栽;一轉污水化為寶,景美游客八方來……”網紅小李和搭檔正在玉林福綿區十丈村村口的池塘邊唱唱跳跳拍攝小視頻。
“你知道嗎?十丈村可是新農村中的網紅啊。我們在這拍的視頻點擊率都很高,這池塘就是村里的污水處理設施。”就在小李向記者“嘚瑟”的時候,“啪”地一聲,池塘里躍出一條大魚,落到了美人蕉盛開的浮板上。
十丈村鄉村振興第一書記陳桂春介紹說:“是的,這片水質清澈的池塘就是處理生活污水的地方,它同時是‘自動旋轉的水上菜園子’、‘水面花海休閑廣場’和‘農村生態旅游休閑廣場’,不僅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維護的‘零費用’,而且成為生態生產的盈利項目,如養魚、養蚌和養水生經濟植物創收。這套系統還有機嵌入十丈村“紅瓦黃磚”古民居特色,成為生態旅游科普基地和游客舉辦各類活動的平臺,通過為游客提供有償生態旅游休閑服務,將農業和服務業有機融合,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資源化。”
在農村污水處理方面,重點治理環境敏感區、污染嚴重區和村莊密度較高、人口較多的地區,兼顧其他區域,梯度推進,優先解決農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突出環境問題是廣西的思路之一。
十丈村位于廣西重點流域南流江區域,是試點示范之一。原本村口的“一塘死水”,通過采用“自動旋轉矩陣立體浮法濕地”工藝,解決了生態塘水體的水動力結構失衡問題和水體溶解氧不足的問題。這一工藝不僅能凈化水體,還逐步削減生態塘的污淤泥,對生態塘實施深度凈化,有效提高水體的透明度、水容量和景觀效果。黑臭水體搖身一變,成了提供旅游、觀光、教學、科普、聚會、休閑等服務的“聚寶盆”。
對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結合實際細化擴展,廣西還將持續培育一批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示范村。在試點示范的基礎上,先易后難、先點后面,逐步推廣,在九洲江、南流江流域先行先試,不斷積累經驗,帶動整體提升。
隨著項工作的扎實推進,成效日益顯現,玉林市博白縣徑口鎮周垌村、福綿區福綿鎮十丈村等兩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已被生態環境部列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