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強監管”的藥效正在逐漸顯現。未來超萬億元投資可期,環保企業正寄望新的發展機遇。
眼下正值環保上市公司2018年業績報告的集中披露季。第一財經匯總發現,截至4月16日,從已發布業績報告的環保上市公司來看,盡管一些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縮水,但也有不少環保上市公司的業績向好。
業內認為,伴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持續推進,以及融資環境轉好、PPP項目規范化運行、綠色債券發行持續升溫、回款質量改善和多項環境經濟政策的落地,2019年,環保產業有望進入新一輪發展周期。
冷暖自知
就在幾個月前,環保產業一些令人沮喪的消息不斷在業界傳播。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樊元生今年1月對外表示,2017年底以來,部分大型環保企業負債正在快速增加。業內一些大型企業的應收賬款往往高達數十億元,一些中型骨干企業的應收賬款也有幾億元之多,賬目拖欠周期長的超過4年。
“相關企業融資成本高、融資壓力大,財務成本快速上升”“部分企業深陷高負債、高杠桿的泥潭,有的已經無法正常開展經營活動”。樊元生說,少數企業的債務危機已經演變成為“灰犀牛”,正在對整個環保產業的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59家主要環保上市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同比下滑逾20%。資金面緊張,財務成本急劇增加。
但這樣的情況似乎隨著2019年春天的到來,乍現好轉跡象。
4月16日,在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首創股份,600008.SH)召開的2018年度業績溝通會上,首創股份財務總監郝春梅稱,“2018年業績增長遠超行業預期,多項數據表現搶眼。”
數據顯示,首創股份在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24.55億元,同比增長34.14%;利潤總額達到12.79億元,同比增長31.58%。
首創股份于2000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是首批從事環保投資的上市公司。業務從城鎮水務、人居環境改善,延伸至水環境綜合治理、綠色資源開發與能源管理,已成為全球第五大水務環境運營企業。
我國環保產業仍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圖為江西省南昌市一家污水處理廠技術人員正在觀察污水處理情況。攝影/章軻
除了首創股份,近期,多家環保上市公司也拿出了不錯的成績單:
先河環保(300137.SZ)此前公布的2018年度業績快報顯示,該公司營業總收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31.75%、37.21%、37.90%。受益于國家環保政策力度加大,環境監測市場放量,先河環保發揮產品優勢和市場優勢,加大市場開拓力度,訂單持續增長,使得經營業績較上年實現增長。
2018年,云南水務(06839.HK)實現收益62.56億元,同比增長21.7%,溢利4.97億元,核心業務利潤同比增長19.7%;光大綠色環保(01257.HK)實現收益70.02億港元,較2017年增加53%;泰欣環境(837783.OC)實現營業收入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2.41%。
政策微調,效果顯現
這些環保上市公司的業績向好,政策環境改善是主要因素。
業內人士分析,去年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全面部署,環境產業政策導向整體積極向好,監管力度加強給全行業帶來優化升級、提標增效的挑戰和機遇。
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分析,去年以來,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在持續改善。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要求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健全固體廢物處理收費機制、建立有利于節約用水的價格機制、健全促進節能環保的電價機制。
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探索用市場手段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加快推動環保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環境服務業,有效防止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等惡性低價中標,提高環保產業標準化水平。
此外,工信部、科技部也發布了《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引導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研發與產業化對接。3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決定從今年1月1日至2021年底,對污染防治第三方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嚴格規范PPP項目操作流程、民企融資支持政策持續加碼,尤其是政策性紓解優質民營上市公司流動性等,也提振了環保企業的信心。
“展望2019年的環保產業市場環境,預計各部門針對實體經濟的定向優惠政策和階段性的政策微調將逐步顯現效果。”樊元生說。
2019年2月19日,生態環境部、全國工商聯共同簽署《關于共同推進民營企業綠色發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合作協議》。攝影/章軻
“環保產業迎來了最好的時代。”首創股份董事兼總經理楊斌介紹,首創股份已明確三大布局: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圈、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灣區重點區域,深耕水環境市場;拓展包括PPP模式、EPC+O模式和技術咨詢及設備集成模式在內的多元服務模式;挖掘“技—投—建—運—研”各環節的內涵價值,實現項目收益的最大化。
近兩年,環境監測受到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這讓集環境監測、治理、服務于一體的先河環保受益不小。“環境監測至少在未來3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趨勢。”先河環保總裁陳榮強說。
國金證券研究所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孫春旭認為,網格化監測有望成為城市空氣治理之標配。孫春旭預測,未來3年大氣網格化監測市場空間為設備103億元,運營費用每年也有27.7億元。“先河環保在行業中市占率高,優勢明顯”“水質監測也將成為先河環保的未來業績增長點”。
進入新一輪發展周期
樊元生認為,目前,環保高壓態勢沒有改變,環保產業作為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攻堅部隊,面臨的任務依然繁重,環保產業市場仍將繼續保持旺盛態勢。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此前預測,我國實施七大標志性戰役和土壤污染治理環保投資總需求約為4.3萬億元,投資直接用于購買環保產業的產品和服務約1.7萬億元,間接帶動環保產業增加值約4000億元。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A股涉足環保產業的上市公司約有120家,新三板環保企業300多家。
今年3月初,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舉行的2019環境企業家媒體見面會上,環境商會首席環境政策專家駱建華對記者表示,2018年不是環保產業的拐點,而是起點。2019年,環保產業有望進入新一輪發展周期。
行業整體向好,企業自身發力方向更值得關注。
2018年5月,首創股份對外發布了環保產業“生態+”發展戰略。16日下午,首創集團副總經理、首創股份董事長劉永政說,2019年首創股份將以“生態+”戰略引領“水務、水環境”與“固廢、大氣”治理業務協同發展,綜合布局立體化的環境治理業務。
首創集團總經理李松平表示,作為首創股份的第一大股東,首創集團將在資源配置、激勵政策上進一步向首創股份傾斜,促進“水務、固廢、大氣”治理業務協同發展,真正把環保產業打造成為集團第一板塊。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說,在巨大的環境改善需求和政策壓力下,市場上對環境治理的需求在快速地釋放,孕育了環境產業新一輪發展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