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開展了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巡查。巡查過程中,記者發現,河底淤泥的處理是黑臭水體整治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今年5月—7月全國專項督查的993個黑臭水體中,涉及底泥治理的近六成。由于處置能力不足等原因,不少水體清淤之前缺乏污染調查評估,清淤后底泥隨意堆放,極易造成二次污染。
金川河是流經江蘇南京的一條長江支流,內金川河是金川河的一部分,全長2.9公里。日前,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開展了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巡查,經過開展公眾滿意度調查、水質監測和巡河檢查,內金川河被判定為基本消除黑臭,但下游局部河道還存在底泥冒泡的問題。
短期密集河流清淤,大量底泥需要處置
在今年5月的黑臭水體整治專項督查中,根據群眾舉報信息,督查組核查發現,內金川河控源截污不到位,底泥上翻嚴重、水質監測不達標,被判定為新增黑臭水體。
對此,南京市制定了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由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親自掛帥,負責金川河斷面水質達標工作,6月份以來對金川河開展了7次現場調研推進,排查梳理負面清單,將整改任務拉條掛賬,逐一銷號。專項督查以來,當地每周按照要求開展監測,調查中公眾滿意度也達到了90%以上。
“現在氣溫不高就有冒泡,如果底泥繼續累積,嚴重時,到夏天很可能會變臭。”一位巡查人員告訴記者,“控源截污已基本完成,目前正考慮帶水清淤,進行水質提升。”
巡查人員了解到,南京正在加快實施金川河的環境提升工程,以金川河入江斷面水質達Ⅴ類為治理目標,確保內金川河穩定消除黑臭。
內金川河面臨的難題并不少見。2016年、2017年兩年,南京市共完成了150條黑臭河道的整治。由于河道清淤是一項常態化工作,一般情況下,5年內要清淤一次。巡查中發現,由于短期內大量河道的集中作業,在河道較多、土地開發強度較高的省市,底泥何處去的問題開始凸顯。
巡查組在無錫時,當地有工作人員告訴巡查人員,因為某條河周邊沒有合適的堆場,他們只能連水帶泥用船運到常州去處理。
無錫的民豐河,也有著類似的情況。
之前督辦問題顯示民豐河底泥不符合堆放地土壤使用功能和保護目標要求,該河道底泥的原堆放點為常州市武進區洛陽鎮朝安村堆場,該堆場原為復耕魚池。據巡查人員介紹,上次督查中發現,該河在沒有檢測報告的情況下就把底泥送到了常州的堆場。整改后,當地通過專業的清運隊,將堆放至朝安村的同一批次底泥清運至宜興市新裝街道洪巷村,堆放場地為防護林用地。巡查組了解到,該河道清淤部分的底泥有84727立方米,接收點為100畝低洼地。
底泥處置方式主要包括焚燒、資源化利用、堆肥
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到2018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高于90%,基本實現長制久清。到2019年底,其他地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顯著提高,到2020年底達到90%以上。鼓勵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城市建成區盡早全面消除黑臭水體。
而在今年5月—7月全國專項督查的993個黑臭水體中,涉及底泥治理的近六成,不少水體清淤之前缺乏污染調查評估,底泥隨意堆放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據生態環境部今年7月召開的例行發布會介紹,有76個黑臭水體清理出來的底泥隨意堆放,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底泥清完之后怎么處理,確實是黑臭水體整治過程中各地面臨的共性問題,特別是清淤量大的城市。”第五巡查組技術組長高紅杰告訴記者。例如,廣東深圳的茅洲河干支流在今年共有470萬立方米的污泥要處理,為此,當地專門建設了150萬噸產能的污泥處理工程,處理后的污泥一部分得到資源化利用,如用于制磚、燒制陶粒等。
江蘇省關于黑臭水體巡查的相關材料中顯示,2016年—2017年,全省13個設區市完成河道清淤疏浚400余萬立方米。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江蘇清淤底泥處置主要包括焚燒、資源化利用、堆肥三種,其中焚燒處理的最多,一般是送到垃圾焚燒廠,“目前,設區市正在進行處置能力的摸底,普遍存在處置能力不足的困境”,但由于鄰避效應,新建處理廠的選址又成為現實的難題。這位工作人員還說,由于沒有相關強制要求,在專項督查之前,除了周邊有工廠的河道清淤底泥會進行檢測,城市居民區的河道清淤底泥不會進行檢測,督查之后,省里要求所有清淤的河道都要進行底泥檢測。
以揚州為例,差不多3年左右河道就要清淤一次,督查之后,所有的河道清淤都做了底泥檢測。目前清淤的河道主要在城鄉接合部,一般跟村里協商建個臨時堆場,主要用于園林綠化,但底泥也無法一下子全部消納,只能等有工程的時候再說。
“焚燒廠容量有限,消納不了那么多,而且成本比園林綠化要高。”揚州市城鄉建設局一位工作人員說。
強化監管,底泥處理需提升規范性
記者了解到,清淤底泥的處置缺少強制性,是造成目前底泥處理大多不規范的重要原因。
2014年,原環保部辦公廳印發相關文件,從底泥勘測與污染狀況調查、污染底泥分類及等級劃分、環保疏浚范圍和深度確定、環保疏浚施工方案、浚后污泥的無害化與資源化利用等方面對湖泊、河流環保疏浚工程全過程進行了說明并提出技術方法。
因此,高紅杰建議,地方可以按照相關標準進行底泥污染調查環境評估,確保科學合理的環保清淤方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搞一刀切,既不能清淤不到位也不能過度清淤,破壞水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此外,要加強對清淤和運輸過程的監管,要因地制宜,確定合理的清淤方式。運輸過程中,不管是管道輸送、汽車輸送還是船舶輸送,都不能造成運輸過程中的二次污染。另外,清淤底泥要確保安全處理處置,清淤的底泥不能隨意堆放在河道兩岸,防止雨天底泥重新入河;要根據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規范處置方式,如果用于林地、園林、廢棄魚塘等,進行回用或堆放的,首先應符合堆放地污染保護目標要求。對于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底泥,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于超標特別嚴重并達到危廢標準的要嚴格按照危廢處理要求進行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