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的迅猛發展下,我國取得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同時環境污染也成為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國在城市污水處理技術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成果豐碩。作為一片尚待開辟的“藍海”,水處理市場前景非常樂觀。此外,國家鼓勵利用再生水的政策,也將對污水深度處理事務供給寬廣的市場空間。
據統計,我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為2240平方米,屬于世界上13個貧水國家之一,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的1/4。我國人均淡水資源短缺,水資源的地區分布不平衡,地下水超采現象嚴重,水資源污染嚴重。
不過,近年來,我國污水處理能力也得了到快速提高,截至2016年9月底,全國設市城市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3976座,污水處理能力達1.7億立方米/日。在《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實施的大背景下,全國重點區域及重點流域均對污水處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整理顯示,我國現有自來水廠4000多家,污水處理廠3500多座,隨著污水處理設施的逐步完善,我國污水處理率目前已升至高位。截至2016年末,城市污水處理率已達到93.4%,縣城污水處理率也達到了87.4%。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工業環保呼聲日漸升高,工業廢水治理需求無處不在。制造企業不再只通過高端技術與工藝占領市場,同時也依靠綠色、精準的戰略規則引領企業發展。
從企業端來看,工業廢水處理已進入新常態,對水生態環境系統的監管也有著更高層次的要求:市場實現由數量向質量的轉化。當前的工業廢水處理市場處于急速變化的階段,充滿機遇。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環保裝備九大重點發展領域,包括大氣污染防治裝備、水污染防治裝備、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裝備、土壤污染修復裝備、資源綜合利用裝備、環境污染應急處理裝備、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環境污染防治專用材料與藥劑、噪聲與振動控制裝備等。
當前,我國污水處理設備產品結構正向著精細化、智能化等方向升級,包括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業水處理設備、污泥脫水設備、海水淡化設備、紫外線殺菌器等細分板塊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新興領域極有可能成為污水處理設備產業下一個發力點。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迅速,成為未來幾年機械裝備制造業的主要增長點之一。目前我國尚有近70%的環保領域治理需求未得到滿足,環保投資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