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臨迅速的城市化和極端天氣這兩大挑戰的情況下,我國正采取一種新策略:將城市變成巨大的“海綿”,城市“海綿化”改造被提上建設日程。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海綿城市”建設正日益受到重視。海綿城市對于系統解決城市發展中的水問題,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早在2015年、2016年,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分兩批確定了30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而自2016年以來,海綿城市試點開始啟動。截至2017年4月,地下綜合管廊試點項目已開工建設738公里,完成投資約400億元,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已建設面積420平方公里,完成投資約544億元。全國已有370個城市提出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
作為“綠色中國”的重要載體以及“十三五”規劃期間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重要目標,海綿城市在未來擁有巨大的投資空間。居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海綿城市規劃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整理數據估計,到2020年海綿城市累計投資規模有望達到1.9萬億元,到2030年有望達到7.6萬億元。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海綿城市行業分析報告》整理
業界專家也對海綿城市建設頗為看好,中國城市建設正在面臨愈來愈嚴峻的水環境挑戰。不論是城市內澇,黑臭水,還是河湖生態退化,熱島效應,都值得引起關注,而解決上述“城市病”的核心在于解決城市水問題。
一、海綿城市的建設,是發展理念的轉變。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樓、水泥街道的建成,我們的城市似乎變得越來越“硬”,不會呼吸了。雖然好看,但并不一定生態。海綿城市的建設,要求城市的建設者和城市管理者一定要有生態的理念。
二、海綿城市的建設,對城市污染物有一定降解作用。如果沒有海綿城市的支撐,僅靠排污工程,無法徹底治理黑臭水等難題。
那么具體該如何做呢?首先,要疏通城市管網,科學規劃管廊建設,為海綿城市建設夯實基礎。除去基建問題,海綿城市建設還需要統籌支配,協調監管。
同時運用信息化手段,利用高科技優勢,將感測、分析、維護、預警、模擬、調控等融為一體,這就是智慧水務的特點。結合“互聯網+”和“城市水系統”,充分做好研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工作。
此外,抓住PPP模式發展契機,環保類PPP作為促進民間投資的重要抓手,對海綿城市項目的催化作用日益突出。業界分析普遍指出,花費大是建設海綿城市的一大難題。而以PPP模式開展的海綿城市建設,不僅改善當地的環境質量,同時也為當地經濟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新的支點。
海綿城市建設需要園林、水利、氣象水文、市政部門等廣泛參與。當前,我國海綿城市建設已迎來快速發展機遇。針對海綿城市領域,可以把握園林、生態修復,管道及滲水材料,市政工程及污水處理,以及水生態環境監測等4個領域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