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點綠網的統計數據,從2月環保上市企業37個中標項目中水處理項目占14個、固廢處理項目8個,到5月30個中標項目生態項目高達13個、水處理項目8個。不難看出,環保項目的重心為水處理項目和生態建設項目,他們憑什么打敗其他領域,霸占頭條呢?
水處理行動持續升溫
自2015年國務院出臺了“水十條”,提出了水污染防治的工作目標后,水處理項目一直源源不斷。水系綜合治理項目、給排水基礎設施項目、鄉鎮污水處理廠等各類水處理項目發展得如火如荼。
市場熱點聚焦在“黑臭水體治理”、“城鎮污水處理廠”等領域,而水處理技術則圍繞“污泥處理”、“中水回用”、“海水淡化”、“黑臭水體治理”等方面。目前,以首創股份、碧水源、桑德國際為代表的水處理環保企業在市場上均有出色表現。
首創股份
作為北京市國資委下屬的上市企業,知名度擺在那里,供水、污水處理等水務工程業務手到擒來,當然少不了水處理技術的助攻。
此外,首創股份還加速拓展水務產業鏈的其他業務類型,涉及中水回用及再生水項目、海水淡化項目、工業廢水零排放項目等。首創股份的“砼”式中空纖維膜強化技術在高難度廢水處理中具有獨有的特點及優勢,其應用于工業廢水“零排放”的項目于2016年10月獲得國際水協(IWA)頒發的年度全球水領域創新大獎。
同時,通過簽約村鎮PPP項目,實現項目區域從城鎮到村鎮的拓展。目前,首創股份已成為國內水務行業產業鏈拓展最為完善的公司之一。
碧水源
身為水處理行業的龍頭,很容易樹大招風。雖也曾不幸慘背河北滲坑污水黑鍋,碧水源用“MBR+DF”技術和膜技術證明自己。
碧水源是世界上承建10萬噸/日以上規模MBR工程最多的企業,約占全世界總數量的50%,并且已連續建成多個地下式MBR再生水廠。目前在中心城市建設地下式再生水廠已成為國內一些主要城市的重要選擇,并成為國內許多城市建設再生水廠的發展趨勢。
同時,將污水通過自主創新的“MBR+DF”技術直接打到地表水II類或III類,推動膜技術成為我國解決水污染、水資源短缺、飲水不安全問題的核心技術隨著國家新區的建設,將成為未來又一潛在的增長引擎。
桑德集團
作為中國環保龍頭企業之一,桑德集團在1996年率先提出工業污水工程總包EPC模式,推動中國工業廢水處理進程前進;1999年,創新推出“中華碧水計劃”,將BOT模式引入市政領域開創中國市政污水處理市場化先河。2011年,開創區域打捆,集中治理的鄉鎮污水治理新模式;2013年,創新提出工業園區一站式解決方案;2016年,進軍海綿城市、流域治理、城市黑臭水體、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智慧化城市等領域。
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桑德欲打造“十百千萬”工程。包括:組團參與10個特色小鎮建設;打造100個示范工業園區,新增100條黑臭水體及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新增1000個村鎮環境綜合治理;新增1000萬噸市政污水處理等。
可如此火爆的水務市場,卻依然擋不住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生態文明建設進擊的腳步嗎?
生態文明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回次上,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中指出,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取得新進展,要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實現“使環境改善與經濟發展實現雙贏”總體戰略目標,從根上破解生態環境這一長期制約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一席話,將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上,導致東方園林、鐵漢生態、蒙草生態受益匪淺。
東方園林
2017年2月環保項目拿單王以及4月環保項目中以不到1億之差屈居榜單第二的東方園林,正一步步借著生態文明的名義,實現其千億項目的目標。而且,東方園林涉及的項目除了生態建設,還包括海綿工程及污水處理項目,甚至還有水生態建設項目。
鐵漢生態
5月環保項目的榜首鐵漢生態是創業板上首家以生態環境建設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一方面通過加強在生態環保領域的研發投入,鞏固其在生態修復領域的技術優勢,另一方面積極通過并購方式實現外延式發展,不斷拓展市場占領份額。
蒙草生態
蒙草生態在4月5月簽單量均為第一,表現非常顯眼。自從更改了公司所屬行業,調整公司發展目標,由種草更改為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以來,依據地理優勢,獨占內蒙古生態建設行業的一邊天。
水處理項目能夠獨占頭條,主要是由于水在生產和生活中是必不可缺的。所用的水必須經過處理,使水質符合一定標準才能使用;排放水時,也必須經過處理符合一定標準才能排放。
而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戰略思想的提出,各省《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的發布實施,從一個不起眼被忽視的角色上升到國家層面,使得生態建設項目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更何況,生態文明的建設與水、大氣、土壤密不可分,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能夠改善水、大氣、土壤環境,何樂而不為呢!霸占頭條就是如此霸道得理所當然。
編輯:程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