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創新發展成為重要主題,滲透到各行業領域,環保行業由資本和政策驅動向技術創新耦合的三輪驅動發展。伴隨著環境治污向環境質量改善的轉變,污染治理工程對企業技術工藝要求顯著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強、工藝設備先進的企業把握產業機會能力更強,成為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
針對國內深滬兩市環保企業及新三板掛牌企業,建立三級企業創新力評價指標體系,從“企業創新投入”、“企業創新效率”、“企業技術轉化效率”及“新業態的融入能力”四個維度,18個具體指標進行評價分析,形成“環保企業創新力總榜單”。指標體系中“企業創新基礎能力”與“企業創新投入能力”權重占比總計為70%,對于企業的創新能力起到核心支撐作用,針對上述兩個維度,分析形成“環保企業創新投入子榜單”和“環保企業創新基礎子榜單”。
一、環保企業創新力總榜單:創新力排名反映各領域發展階段,上榜企業分布與各領域企業數量相匹配
環保行業中,水處理、煙氣治理與固廢處理領域發展相對成熟,企業數量多,涵蓋了環保行業內多數上市企業,三大領域企業數量占到榜單總體的70%以上,榜單前十名中水處理企業4家,煙氣治理2家,固廢處理2家。環境監測產品技術含量較高,對于創新的需求強,但成規模的大型上市企業少,榜單內企業主要集中于前50名,總體上榜企業數量偏少。土壤修復市場商業模式仍待創新,僅有為數不多的上市企業,上榜企業中新三板掛牌企業占比相對較高。
圖1創新力上榜企業各細分領域分布情況
表1環保企業創新力百強榜單
二、環保企業創新投入子榜單:科研投入比例各領域相當,科研投入金額差異較大
以科研投入金額、科研投入比例為核心指標,綜合人員投入、產學研等要素,評價企業創新投入能力,上榜企業仍以水處理、煙氣治理、固廢處理領域占比最高,但科研投入金額與企業數量分布差異明顯。水處理行業企業數量占比超過40%,但研發投入占比僅為27.4%,單位企業的投資不高;煙氣治理、固廢處理、環境監測、土壤修復領域科研投入金額占比高于企業數量占比,其中固廢處理領域、環境監測領域尤為顯著。
圖2創新投入子榜單中企業分布與科研投入金額分布情況
科研投入金額差異相對于科研投入比例的差異更為明顯。企業科研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在不同階梯企業間差距不明顯,前十名企業平均值僅比榜單百強均值高1.9%。而受科研投入比例和企業規模的雙重影響,各階梯企業平均科研投入金額差異顯著,前十名企業是榜單百強平均水平的2.5倍。
圖3創新投入子榜單各階梯企業科研投入情況
各領域科研投資金額差異明顯,投資比例基本相近。在科研投資金額方面,煙氣治理、固廢處理、環境監測、土壤修復、再生資源利用高于平均水平,其中固廢處理與環境監測領域明顯領先;在投資比例方面,除環境監測外其他領域基本圍繞在百強平均水平附近,環境監測科技含量高,創新需求驅動企業投入能力提升,天瑞儀器和聚光科技科研投入比例分別達到12.37%、9.28%。
圖4創新投入子榜單中各細分領域科研投入情況
表2環保企業創新投入百強榜單
三、環保企業創新效率子榜單:創新效率高的企業擁有更多專利技術,但各領域發明專利占比基本相當
以專利數量、發明專利占比為核心指標,綜合研發中心數量、科技獎項等指標評價企業創新效率。在榜單企業數量占比方面,水處理領域企業占比達到44.7%,上榜企業數量最多。在專利數量方面,各領域分布相對于企業數量分析較為平均,水處理領域專利數量最多,占到35.7%,但明顯低于企業數量的占比,說明單位企業擁有的專利數量不高。
圖5創新效率子榜單中企業分布與專利數量分布情況
企業平均專利數量區別明顯,但平均發明專利占比差異小。前十名企業平均擁有297項專利,是百強平均水平的3倍多,創新基礎好的企業擁有更多的專利技術。但企業發明專利占比差異并不顯著,前十名企業的發明專利比例比百強平均水平高12.9%,環保行業創新基礎好的企業更多的體現在專利數量而非發明專利占比。
圖6創新效率子榜單各階梯企業專利情況
各細分領域平均專利數量差異顯著,發明專利占比基本維持在同一水平。在專利數量方面,水處理、土壤修復領域明顯低于平均水平,上榜的企業數量多,但整體排名不高,環境服務領域對于專利技術要求較低,專利數量在平均水平之下;在發明專利占比方面,各領域基本維持在平均水平,環境服務領域專利技術少、發明專利占比較低。
圖7創新效率子榜單中各細分領域專利情況
表3環保企業創新效率百強榜單
四、賽迪觀點
1、環保行業各領域間、企業間創新能力差異明顯,市場最為成熟的領域或大型上市企業并非是具備最強的創新能力,資金、業績、政策等仍是行業的主導要素,企業對于技術工藝創新的重視程度仍待提升。
2、水處理領域是環保行業較為成熟的領域,但科研投入金額、專利數量均落后于環保行業平均水平,在我國環境質量改善進程中,PPP項目加速推進,水處理企業邁上國際化,對于創新能力要求提升,亟需企業提升能力跟上節奏。
3、“十三五”時期,土壤修復將由監測走上治理,目前土壤修復領域平均專利數量較少,但企業平均科研投入金額已上升到環保行業領先水平,預計未來專利數量將快速上升,土壤修復技術工藝將更趨穩定、高效。